團餐典型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向團體單位提供餐飲管理與服務并收取管理服務費方式盈利,以及由此衍生出其他多種適應客戶需求的商業模式,相對于面向零散消費者的社會餐飲,面向團體單位的團餐需求穩定且可預測,業務模式具有標準化程度高、可復制性強、成本轉移能力強、盈利持續穩定、規模效應等特點,由此突破了大部分社會餐飲(連鎖餐飲業務模式等除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持續成長的瓶頸。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提供的數據,2010年國內餐飲消費總額超過2萬億,團餐約占餐飲整體市場30%的份額,市場規模達6000億(廣義市場規模),且每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作為餐飲行業重要的細分業態,2016年全國團餐行業市場規模接近9000億元,繼續保持穩步上升趨勢,團餐行業進一步獲得了國家政策和資源的傾斜支持,一批實力不凡的團餐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4月16日,在2017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團餐產業大會上,國內領先的企業員工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美餐聯合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16年中國團餐行業消費升級報告》,從團餐行業的市場現狀、模式升級、未來趨勢等多個角度展現2016年中國團餐行業的發展形勢,為行業提供價值參考。
《2016年中國團餐行業消費升級報告》的大量數據和調研顯示,國內團餐行業正在經歷快速發展和變革,消費升級趨勢日益明顯,團餐客戶、團餐消費者對團餐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細分化的要求,而不再只局限于價格、形式等傳統因素。為了迎合新的行業趨勢,團餐企業在采購、運營、配送等環節變化創新,在營銷模式、商業模式上全面升級,客戶體驗快速提升。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認為,2016年全國團餐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升級,推動團餐與社會化餐飲品牌的差異不斷縮小。團餐客戶更加重視消費體驗,對團餐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團餐企業的品牌價值隨之更加凸顯。
此前很長時間,我國團餐行業一直處于初級階段,行業整體較為分散和粗放,且與互聯網、數字化趨勢融合的速度緩慢。現階段,團餐行業也面臨著成本上升、食品安全形勢嚴峻、整體管理水平落后、復合型人才缺乏等挑戰。
但在政策、市場、團餐客戶、團餐消費者、團餐企業的多方推動下,基于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團餐市場社會化趨勢的不斷凸顯,以及團餐企業本身的快速進步,團餐市場仍然有巨大的空間和機會。
目前中國團餐行業正在走向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在行業快速升級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來實現團餐客戶和顧客的滿意度。各團餐企業應以團餐行業發展為己任,持續發力、強勢卡位,力爭用更好的信息化手段、標準化的運營去整合社會泛餐飲力量,推動更好的團餐行業變革。
——部分內容來源于《美餐小酒館》